这注定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

当《风起之时》(日文《風立ちぬ》)落下帷幕,打出制作人名单时,我不由地在心中为宫崎先生捏了把汗。因为,它既不像《幽灵公主》那样发人深省,又不像《龙猫》那样童趣盎然,也不像《萤火虫之墓》那样感人肺腑,更不像《千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悬崖上的金鱼姬》那样充满天马行空的“宫崎式幻想”。可以说,写实风格的《风起之时》是以绝妙幻想力著称的吉卜力工作室的一大异色,也难怪官方手册中影评家立花隆发出这样的抱怨:“这部电影是啥玩意啊!”

如果说,宫崎先生以前那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老少皆宜的可口可乐,那么这部《风起之时》就是需要细细品味的传世陈酿——刚入口时感觉淡而无味,越品却越觉得回味悠长。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究竟它讲了个什么故事呢?一言可弊之:日本陈景润的浪漫史。

风起之时:狂徒二郎的燃情岁月

可以这么说,《风起之时》是部由两个完全不搭边的故事串起来的混合体。一半是上世纪日本杰出飞机设计师,零式战斗机的缔造者堀越二郎的奋斗史。虽然根据宫崎先生在官方访谈录中透露,“片中的二郎是以真人为原型虚构的人物,并不全是纪实”,不过因为影片太过写实,恐怕每个观众在都会把这片当作堀越二郎的人物传记。

究竟这位堀越二郎是何许人也呢?这里请原谅我在这里搬出一位我国上世纪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来做比较——两人实在在太像了。狂热,有才,不屈不挠,个人主义,对梦想极度执着,永不放弃,在自己的领域中以一己之力超越环境,取得世界顶尖水平的杰出成就。

“日本陈景润” 堀越二郎虽然出生在闭塞的乡下,但从小就对飞机有强烈的兴趣,梦想是“做出自己的飞机”。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事都是围绕着这个梦想来展开。不过,他显然要比饱经风霜的陈景润先生要来得幸运得多——24岁以第一名成绩从东京帝国大学(现日本第一学府东京大学)航空学科毕业后,就进入三菱重工,32岁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设计出当时世界领先水平的9试单座战斗机(零式战机原型)。虽然影片以近一半的篇幅描写他在祖国技术落后发达国家20年的劣势下,为了追求梦想如何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不屈不挠,但与现实的残酷和复杂相比,影片还是太单纯太显艺术化了,很难让人想象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中“创造奇迹”的日本男人所经历的艰辛和困难。

风止之时:病弱少女的悲情恋曲

实话实说,若要是《风起之时》只有上面那个故事,可观性实在有限,不看也罢——男人的工作又不是花前月下,飞机设计中那些枯燥无味的术语怕是有人感兴趣才见鬼了。幸好,影片还有另一个故事:里见菜穗子的纯情绝恋。

说起这位菜穗子小姐,有可能是宫崎先生的作品中最为接近现实日本女性的一位人物——美丽,纯洁,文艺,楚楚可怜,温柔娴淑,身患绝症(结核病在当时是不治之症),自我牺牲。她如同清晨的朝露,照亮了工作狂二郎单调的人生。每当她登场时,都能令观众眼前一亮。

然而,虽然影片中二人喜结良缘,不过遗憾的是,现实中的菜穗子的原型却是同时代的另一个人,知名作家堀辰雄的老婆,且25岁就因病离世了。堀辰雄为了纪念亡妻而创作小说《風立ちぬ》,因此严格来说这位大小姐才是影片真正的主角,尽管戏份比二郎要少得多。影片最后她为了不拖累二郎的工作而独自赴死的情节,还是颇能赚观众眼泪的。

风聚之时:天才二人的神交

要说《风起之时》最大的看点,或者说是最有“宫崎味”的地方,那就是二郎敬仰的前辈卡普托尼伯爵登场的时候。说起这位卡普托尼,还真是个很奇葩的人物——意大利伯爵,天才飞机设计师,声名显赫。虽然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搞笑的是,二郎与他从未谋面,所以只能说是“神交”。你还真别说,这“神交”还真挺神——两人在梦中相会时,各式各样奇形怪状,令人叹为观止的飞机如过江之鲫般竞相而出,各种欢乐,各种梦幻,在蓝天白云下划出亮丽的风景。要说这片有什么能吸引儿童的地方,大概也只有这种桥段出来的时候吧。

风散之时:拼命也要活下去

新片上映之前,制片方对外宣传的发言中有句颇耸人听闻的话:“这部作品是宫崎骏的“遗言””。究竟现年72高龄的宫崎骏先生,想通过这部影片向后世,向观众们传达些什么“遗言”呢?用他本人在访谈录中的说法,“拼命活下去”。

影片中上世纪20年代的日本可谓内忧外患,关东大地震,金融危机,战争,革命,传染病肆虐,而主角二郎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在贫穷落后的日本取得领先世界的技术成就,可说是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对于经历了3.11大地震与20年经济低迷的当代日本人来说,相信《风起之时》或能起到一支强心针的作用。

个人意见,《风起之时》绝对是部值得反复观看两遍以上的内涵作。它也许不是一部能让你笑着离开电影院的作品,也许会让你莫名其妙摸不着头脑,但若有天宫崎先生真的离开了我们,那么这部作品或许将成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拼了命也要留给后人的一点遗言。

[影评人]《起风了》:当宫崎骏不再奇幻

反方:宫崎老师您糊涂了吗?

文/战斗在东京

很抱歉,虽然本人也算是宫崎粉的一员,但不代表我要对他老人家的作品必须照单全收。今天离开电影院时,我同周围众多的日本观众一样,难掩失望。毫不夸张地说,《风起之时》是我看过的宫崎骏电影中最无聊的一作,没有之一。以至于我实在想问一句:宫崎老师,您老人家不是真的老糊涂了吧?

首先影片的定位就很令人莫名其妙——究竟这片是拍给谁看的?众所周知宫崎骏的电影一向以画面清新亮丽,故事充满童心童趣,老少皆宜而著称于世。可是这部片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儿童向的作品——除了开场10来分钟是讲二郎的童年,片中90%的篇幅都是讲他成年后的故事。东京大地震,金融危机,传染病流行,战争,大革命,职场斗争,结婚,甚至还有床戏(虽然做了关灯CUT处理)这么多成人要素齐聚一堂。就连宫崎老师也曾表示,从策划阶段就担心孩子们看不懂。但吉卜力的staff却认为:“就算孩子们看不懂,也应该来看看。总有一天他们会懂的。”

其次,片中有太多太多沉闷的片段,职场杂务啦,出国考察啦,原型机试飞啦,等等。这些专业化的内容本来就有够无聊的,描述得也很枯燥乏味。没想象,没亮点,没高潮,没激动人心的音乐!要知道我可是强打精彩才看下去,而我旁边的日本大爷和阿姨早都酣然入梦了。

硬要说亮点的话,或许卡普托尼伯爵与二郎的“神交”姑且算是吧。要不是这些短暂的幻想片段让我忆起《悬崖上的金鱼姬》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带来的激动,我还真会怀疑这片根本不是出自宫崎老师之手。不过若要细说这个亮点的话,我觉得更像是笑点——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小P孩,竟敢大模大样地同一位以飞机技术高超而名满天下的意大利伯爵平起平坐,还要不卑不亢威武不能屈,你究竟凭啥呢?虽然是在梦里,这脸皮也实在是老厚了,难怪上世纪欧美人嘲笑日本人是“硬学人样的黄皮猴子”……

再说说这片的恋爱故事吧。要是没有这出戏,我想恐怕很多观众都会中途离场的。菜穗子这个大富人家的病弱美少女倒是挺能吸引眼球的,但是她与二郎的故事怎么看怎么别扭——那是必须的,因为现实里两人的原型根本就不搭边嘛!宫崎老师硬把两路人拉一起凑对夫妻,这故事能自圆其说么?!凭什么二郎你在关东大地震里救过的小女孩,十年后还得惦记着你呀?凭什么一个千金小姐要向穷小子你表白?

最后再说说这片最令长在红旗下的中国人不能接受的地方——导演对战争及零战的暧昧态度。零战是什么东西?相信即使不是军事宅,一般的中国观众都会有点印象。它就是若干次出现在抗日剧中,外型像大鸟,翅膀上各涂一面膏药旗的日本标志性战斗机。并且,它还是二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神风特攻队的标准装备。飞机撞军舰,很黄很暴力,典型的人肉炸弹。某种意义来说,零战的肆虐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灭亡,并且间接导致了广岛长崎原爆中数十万平民的伤亡。但是影片中二郎同事的一句重要台词:“我们只管设计出好的飞机,战争的事与我们无关”却让我觉得不适。好一句“与我无关”!

据史料,曾参与过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欧美科学家们绝大多数人都在日本原爆后做出过深刻反省与忏悔,并且终生致力于禁核事业。谁说武器匠人无罪,这就是差距啊!

综上所述,我对《风起之时》这片的态度基本是负面的。无聊,无趣,难以认同。抛开大段成人式的说教不提,抛开对战争的暧昧态度不提,抛开男女主角别扭的小说式恋情不提,久石让的音乐居然也没有亮点。不管片头片尾还是中间插曲,这次的久石让音乐没有带来一丁点以前的宫崎骏电影那样,让人耳为之清,心为之动,神为之牵的感觉!

有评论家曾在试映后表示:“这是个明治维新以来,为了追赶西方而拼命富国强兵,结果国未富兵未强,破绽百出的故事”。影片最后二郎独自走在遍布飞机残骸的荒原上,夕阳之下,满目仓夷。身旁一向以旁观者身份出场的卡普托尼伯爵道出句点题般的台词:“你的零战,把这个国家(日本)搞垮了啊。”整个片场上百观众,从开场到终场没有一次笑声,叹气,或是咒骂。有的只是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关键词: 宫崎先生 堀越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