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需求显著增长,催生了多种新型养老模式和产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同时明确要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近日,《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出台发布,更标志着中国养老服务标准体系的基本形成。

养老产业和消费的“双升级”体现在哪里?从何处着力?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如何?

星堡香山长者公寓的住户李爷爷在展示他和朋友们一起写的对联。 本报记者 孔德晨摄

“保姆荒”折射养老供给不足

——“不到迫不得已不住养老院”的传统观念正发生改变,养老服务供不应求

快过年了,王先生夫妇因工作无法回家乡陪伴父母,偏偏他们为父母请的保姆又回老家了,这让王先生很发愁。

“我们两口子工作比较忙,经常出差,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没人照顾,只好各请了一位住家保姆。”王先生说,“但是保姆过年也得回家,这半个多月的空白期实在不好处理。”王先生表示,自己既不放心让老人自己在家,再临时请一位春节期间照顾老人的短期护工又很难,几乎每年都会为类似的事情烦恼。

提到把老人送去养老院,王先生有些顾虑。“一是养老院‘一床难求’,口碑好的养老院床位往往要排队等好几年,供不应求;二是去看过一些普通的养老院,基础设施又不太好,肯定不如在家舒服。”王先生说,“如果有好的养老院,我们宁愿多花点钱也要让爸妈过得舒心。”

每到春节临近,城市里几乎都会出现“保姆荒”。国家统计局去年发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到11.9%。曾经,许多家庭不愿意选择养老院,老年人觉得没面子,儿女担心被认为不孝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人口流动性增强,传统观念逐渐发生改变,整个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此时,养老机构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不完善的问题显现出来。2018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700多万张。而据有关机构按照65岁以上老年人中有10%的人有需求且愿意入住养老院测算,床位缺口约900万个,远远超过了现在市场上的已有供给数量。

近来,国家推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对准养老产业存在的难点痛点。去年初,国家发改委牵头推出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按照“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基本思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吸引城市政府和企业资源参与,扩大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去年3月,《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发布,填补了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的空白,养老院也有“五星级”;随即,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缓解供求矛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加强养老服务相关的人才培养等措施,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而此次《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作为中国养老服务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更为养老服务质量划清底线。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表示:“面临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老龄化进程,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我们希望通过制定实施标准可以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让老年人安全养老、放心养老,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更好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似宾馆,又似家”

——医、养、护一体的养老公寓受欢迎,养老服务更加多样化

养老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消费升级,在吸引投资者进入这一领域的同时,也催生出一批养老新业态。不同于普通的养老机构,医、养、护一体的养老公寓大热,受到不少老人青睐。

走进复星康养旗下星堡香山长者公寓,公寓大堂一个憨态可掬的AI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目光。公寓院长介绍,这个机器人可以与住户们说话解闷,住户也可以通过语音互动,了解当天天气等多项信息。“公寓的一层大会客厅是平时老人们经常活动的地方,餐厅也设置在一层,二层三层是住宅区,楼下还有一层设有健身房等设施。”院长说,“公寓里目前有32户住户,三楼已经住满了,医务室、治疗室设备齐全。可以说,这栋公寓基本满足了老人们吃、住、养、玩的所有需求。”

85岁高龄的张奶奶是这里的老住户。她很看重养老机构是否配备迅速、便捷、周到的医疗照护。“有一次我突发高血压,按下房间呼叫钮还不到10秒钟,医护人员就赶到了。”张奶奶感慨,“我要是一个人在家,叫120都没有这么快,叫邻居肯定也不如这里专业。星堡公寓的应急医护处理非常好。”73岁的李爷爷是公寓新住户,一个多月的公寓生活让他十分满意。在他看来,这类新型养老公寓给人一种“似宾馆,又似家”的感觉。“‘似宾馆’是指它的格调,似家是指它具有家的舒适温馨。”李爷爷说,“这里让住户放松自我、享受生活。”

民间资本纷纷进入的同时,国有资本也向康养产业探索转型。

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中央企业国家开发投资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国投健康党群工作部有关负责人张晓苇回忆,2013年,国投首次提出要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时,公司内部许多员工非常意外。“一方面,中国人‘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感觉既没有市场又难有回报。”经历一番探索,国投健康成功转型。“国投做健康养老是从老人最困难的方面入手。”国投健康董事长刘剑说,“我们从满足失能、失智和高龄老人的需求入手,在市中心开展业务,让老人住在公寓的同时能够贴近家庭、贴近医疗、贴近社会。”

对接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丰富多彩的养老服务也发展起来。这个冬天,复星康复养老产业发展集团就推出了“喘息式”照护服务,也就是专门针对假期一些保姆回家、老人缺少照顾的情形,可以短时间入住养老机构。“这种新服务很受欢迎,也从侧面说明这个市场很大、需求多样,做养老产业要细化研发,提供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其负责人表示。

康养产业刚起步

——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呼唤更高品质养老服务

养老企业该如何寻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

国投健康有关负责人表示,国有企业既有服务健康中国战略的使命,又有为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还有为人民美好生活补短板的社会责任。健康养老产业关乎国计民生,不能单纯从盈亏的角度去考虑。国投进入健康养老产业,主要是发挥国有资本优势,在“微利”的基础上探索健康养老的各项标准、业务路径和经营模式,促进规模化、连锁化产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从长期来看,发展态势良好。而一些民营投资者表示,目前进入养老领域,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有政策鼓励,在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都有扶持;另一方面,是看好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尽管不会很快收回投资、获取利润,但值得长期运营,预计也将有稳健的综合性收益。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董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是当下迫在眉睫的问题,要把市场机制和公益机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市场有优势的领域,让企业去大展身手。政府要做好兜底和普惠。

未来哪些类型的养老产业将快速发展?复星康养企业负责人认为,康养产业是朝阳行业,是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过去十多年,市场经历了比较粗放的发展之后,产生了大量有养老需求和支付能力的中等收入群体,他们的观念已经转变,对高品质养老的需求较高。所以,中高端养老机构是以后产品开发的趋势。其次,养老产业会向着“高龄养老”的方向侧重,由于医疗科学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老人的平均寿命将逐渐增长,相应地,失能失智的老年人群会更多,作为养老产业开发运营者,需要提升这一层面的承载力和运营力。此外,他认为未来以社区为基地,小规模、多功能,为社区家庭提供的健康照护服务会更有吸引力。

同时,普惠养老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行动正全力推进,使参加城市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解决养老服务“买不起、买不到”的难题。

关键词: 养老产业 消费 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