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是中国农历立春,不同于气温的逐渐回升,不少中小企业仍在经历寒冬。

资料图:超市工作人员在喷洒消毒液。<a target=

资料图:超市工作人员在喷洒消毒液。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记者观察到,除了超市,已陆续开始营业的很多店铺和综合商业体生意依旧冷清,门可罗雀,还有很多企业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进一步推迟或缩减了营业时间,“开业大吉”的景象在今年的节后未如常出现。

“传统服务业,如餐饮住宿、物流运输、批发零售、文化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最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中新社记者表示,服务业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这些企业经营困难和压力加大,很多企业延迟开工,几乎没有收入,同时还要面临融资、税收、房租等成本压力。

据恒大研究院估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假期七天,中国电影票房、餐饮零售、旅游市场三个行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背后正是数以万计遭受冲击的中小企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向记者介绍了餐饮龙头西贝莜面村估算的极端情况下数据:假如公司连续3个月向不上班的2万名职工发放工资,预计需要支出5亿元,加之3个月房租,公司将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

李锦表示,从受疫情冲击程度看,服务业大于制造业,民营企业大于国有企业,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诸多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更大,国有企业、制造业也将随产业链传导机制最终受到冲击。

毫无疑问,抗击疫情是当前中国举国上下的首要任务,但是在让企业落实延长假期、错峰上岗等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关注他们的生存现状也同样重要,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已占到中国60%以上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的当下,小微企业对中国经济和民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助力中小企业渡过寒冬关系疫情防控效果,关系中国未来。

谈到如何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温彬认为需要“多方合力”:在宏观政策上,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聚焦,对受影响大的重点企业加大支持,阶段性减税降费;在金融政策上,应针对重点地区和行业加强信贷支持,提供贷款贴息支持,降低担保资金、担保费率,综合施策,减少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些大企业也应担起社会责任,近期一些大型开发商、物业公司纷纷宣布减免租金措施,降低租户资金成本,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值得称赞。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贾晋京向记者表示,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企业间资金流动受到影响,导致订单无法按时完成,需要给予中小企业一些短期流动性,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开展1.2万亿元逆回购操作,给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电影、餐饮等受冲击大的产业则可适当减税。

除了在特殊时期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中小企业减税降费力度、降低融资成本等举措,李锦还建议,进一步降低社保缴费率,养老、医疗缴费率可分别降低1和2个百分点,降低企业负担。

当下,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已关注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并开始采取相关举措。2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2月2日,苏州市政府率先于各地出台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10条政策,重点为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随后,上海市人社局也公布,将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等减负举措,市场预计可减轻社保缴费负担超100亿元。北京市也出台19项措施,强调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对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可将疫情影响期间应缴社会保险费征收期延长至7月底。这些举措被市场视作“雪中送炭”,一出台就得到广泛欢迎,专家认为,值得更多地方政府借鉴。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左小蕾表示,根据疫情发展趋势,加之政府采取的严格防控举措,疫情预计2月中下旬进入减弱态势,3月份各项经济活动有望逐渐恢复正常,希望各地继续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助力企业顺利“越冬”。(完)

 

关键词: 开业大吉 未如常出现